陈鹤琴先生提出“大自然、大社会都是活教材。” 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中明确规定:“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,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,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”“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,关心周围环境,亲近大自然,珍惜自然资源,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”。
故事源起
我们班级是在小菜地附近进行晨锻,那里可谓是我们幼儿园里面的小公园,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。正值硕果累累的季节,幼儿园里的两棵枇杷树结出了许多诱人的枇杷,细心的小朋友们在活动的时候发现了这一奇妙的场景,于是每天“看望”枇杷就是孩子们最激动的事,对于枇杷的谈论也变得多了起来。
(一)咦!枇杷树怎么了?
这几天天气不好,一直下着雨,孩子们也好久没有去看看枇杷树了。终于等到了天晴的一天,孩子们说想要去看看枇杷树,于是我们就下楼了,但是眼前的一幕再次引发了幼儿的讨论。我们到花园时,远远地就发现枇杷树的树枝断了
小朋友们特别担心,便围了上去,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佑佑:啊!枇杷树的树枝断了,它肯定很疼吧!
童童:是不是有人为了吃枇杷,把它的树枝砍了下来?
天天:是不是枇杷太多了太重了,把树枝压弯了呀?
牛牛:大风把它刮断的吧!下雨的时候风特别大!
(二)保护枇杷树
回到班级,孩子们心疼的不行,有孩子提议“我们要保护枇杷树!不让枇杷树再次受伤”。这个提议受到了孩子们的大力支持,于是他们开始制定计划,想着怎么才能去保护枇杷树。
花花:我设计了一个保护网,把枇杷树包裹在里面,这样刮风下雨都不怕了。
好好:用袋子把枇杷套起来,就算有小松鼠和小鸟来偷摘枇杷,枇杷也不会被它们发现了。
凡凡:我们小朋友们去巡逻,每天保护枇杷树,如果下雨了,我就去给枇杷树打一把大伞,帮它挡雨。
凯凯:很多害虫会吃枇杷树,我要捉点吃害虫的鸟儿过来,帮忙一起保护枇杷树。
真真:我在枇杷树旁边放一个小板凳,这样有人摘枇杷的时候可以踩着凳子摘,这样就不会把枇杷树枝折断了,枇杷也不会疼了。
我们决定根据孩子们的计划去实践一下。首先孩子们拿来了桌布,把枇杷树遮盖起来,可是没一会就发现桌布固定不住而且很容易就挂坏了
接着我们决定尝试用袋子把枇杷包裹起来,防止枇杷被小动物偷吃。但是很快呀,我们又发现了问题,枇杷的果实太多了,套起来没有保护的作用,反而还会将枇杷拽落下来。
最后我们决定使用巡逻保护加上提供小凳子的办法,在凳子上我们制作了一张告示牌,上面写着“轻摘枇杷,我怕疼”
在户外活动的时候,我们小朋友轮流去照看枇杷树的情况。
这个方法是最有用的,过了一周,再也没有发现枇杷树树枝断裂的事情,小朋友们也发现,只要我们使用正确的方式去采摘枇杷,枇杷树是不会受伤的,而且还有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品尝到枇杷的香甜。
(三)采摘枇杷
高兴:枇杷是不是可以吃了呀?长这么大了。
悠悠:我刚才捡了一个掉下来的枇杷,好香啊,好想尝一尝枇杷是什么味道的。
一一:枇杷长得太高了,我们够不到,怎么摘的吃呢?
啦啦:我们可以用梯子呀,就像在攀爬网上一样爬上去摘。
孩子们最关心的还是枇杷的味道,为了能够吃到可口美味的枇杷,孩子们首先想着如何去摘枇杷,看看他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吧!
“栓一根绳子,我们顺着绳子爬到最高处,从上面摘枇杷,小朋友们在下面接住。”
“维修工人叔叔有梯子,我们拿梯子爬上去,就可以摘更多的枇杷了。”
“李老师很高,李老师帮助我们摘高的枇杷,我们摘矮一点的枇杷。”
“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将枇杷全部打下来。”
倾听幼儿想法
在谈话活动中,孩子们觉得使用梯子和竹竿的方法最方便、快捷。于是我们向维修工叔叔借来了梯子、向别的班级借来了竹竿。带着工具,孩子们信心满满地来到了枇杷树下,准备“大干一场”。我们准备了几个小桶,来装摘下来的枇杷。
开始摘枇杷时,矮一点的枇杷小朋友们够一够就能摘到,很快就摘了满满一盆的枇杷。
接下来就是高处的枇杷,我们帮忙把梯子架好,几个小朋友负责扶稳梯子,两个小朋友就爬上梯子去摘高处的枇杷,再把摘到的枇杷递给下面的小朋友、,拿到枇杷的小朋友负责将枇杷送到桶里。
一个工作流水线出现了,孩子们各有分工,各司其职,忙得不亦乐乎。有的孩子则是尝试用竹竿去敲打枇杷,但是情况并不乐观,进度比较缓慢而且不好控制力度,经常打歪或者把枇杷打烂了,
渐渐的,孩子就不用竹竿了。忙活了半天,孩子们收获满满,提着桶,我们回班啦!
品尝枇杷
最激动人心的时候终于来了,孩子们搬好椅子洗好手,等待着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。我们把枇杷用水洗干净,分给孩子们去品尝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吃起枇杷来,有说有笑的。
发现问题
在过程中我们发现,孩子的感受各不相同,一部分孩子说枇杷特别甜特别香,
一部分孩子则是说枇杷很酸,酸的牙齿都要掉下来了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评价?讨论过后发现,原来我们摘的枇杷来自两棵不同的树,甜一些的枇杷是高枇杷树上长出来的,而酸的枇杷是矮枇杷树长出来的。
查阅资料
经过查阅资料,我们得知,原来枇杷要变得甜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,高的枇杷树因为高度原因,更容易照到阳光,所以枇杷甜。矮的枇杷树长期晒不到太阳,所以结出的枇杷口感比较酸涩。
找到原因后,孩子们哈哈大笑,并想着过几天再去摘点高枇杷树上的枇杷吃。
(三)小小枇杷叶,作用大
班级里的枇杷还剩了一些,但是有的枇杷熟透后就坏掉的。
小朋友们开始着急起来,觉得很是浪费。有的小朋友就说:“要不我们放进冰箱吧,我家里没吃完的水果都放在冰箱里。”但是也有小朋友们不同意,他们觉得枇杷要新鲜的才好吃。这时,敏敏突然想起来:“我在家咳嗽的时候,妈妈会给我吃枇杷膏,枇杷膏是不是就是枇杷做的?”于是孩子们寻求老师的帮助,查阅资料之后发现,制作枇杷膏的方式非常简单,只需要老冰糖和新鲜的枇杷就可以完成。孩子们来了精神,彤彤说:“我们一起制作枇杷膏吧!这样枇杷就不会浪费了!”小朋友们高兴极了,回到家就让爸爸妈妈准备好了老冰糖,
第二天来到幼儿园,我们就开始制作枇杷膏。老师们准备了一口大锅,
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枇杷膏。我们将水、老冰糖、枇杷按比例准备好,倒入锅里,开始了正式的制作。制作枇杷膏的诀窍就是不停的搅拌,
在老师的引导下,孩子们轮流搅拌枇杷膏
经过了45分钟,枇杷膏终于成型了,
孩子们都说手酸死了,
但是看到劳动成果的这一刻,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。
孩子们先是尝了尝浓稠的枇杷膏,发现很甜很腻。
于是我们用枇杷膏冲水喝,枇杷水又清甜又止咳润肺,孩子们都想多喝几杯。
结束后,我们用小瓶子让孩子们将枇杷膏带回家,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。
(四)小小枇杷叶,乐趣多
这天,乐乐在枇杷树下活动,经过了一周,枇杷已经被摘完了,剩下的是郁郁葱葱的枇杷叶。之前,孩子们都是被枇杷果实吸引,但乐乐是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,突然她说:“枇杷的树叶好大呀!和一般的树叶不一样。”
于是她捡了几片不同的树叶和枇杷叶做比较,发现枇杷的树叶又大又硬,颜色还比其他的树叶深好多。但是掉在地上的枇杷叶就又黄又脆。
于是小朋友们捡了一些枇杷树叶带回了班级,放在了美工区。
区域活动的时候,孩子们在美工区观察起了枇杷叶。
童童:枇杷叶子大得像一张纸,我都可以在上面画画了。
一一:枇杷叶像一艘小船,小蚂蚁可以坐着他们过河。
苗苗:树叶这么大,下雨天可以躲雨啦,好像伞。
乐乐:枇杷叶这么大,可以保护枇杷,不被吃掉!
萌萌:地上捡的枇杷叶是黄色的,树上的枇杷叶是绿色的。
因为前期我们有过树叶拓印画的经验,璐璐就尝试用枇杷叶进行拓印画。
璐璐:枇杷叶和我们之前的树叶都不一样,涂上颜料更加容易。可是一张纸只能印两个就不够画了。
“我画的是一只小蚂蚁,它乘坐枇杷叶,在空中随风飘荡,飘进了花园里,花园里开满了花,小蚂蚁搬进去住进了新家。”
有的孩子用黏土制作出枇杷叶的样子。
“枇杷快熟了,从黄色变成了橘黄色。绿色的枇杷还没成熟,不能吃,吃起来酸酸的。枇杷叶子被小虫子吃了,少了好几块。”
“大的是枇杷叶大人,小的是枇杷叶宝宝。大人要长得更大,保护树叶宝宝不被坏虫子吃掉。”
“枇杷被枇杷树叶保护住了,长在树叶的下面,这样就不会被摘掉了。没熟的枇杷长在外面,别人吃了觉得酸就不会再去摘枇杷了。”
后来我们经过查找资料发现枇杷叶为什么长这么大的原因,枇杷树为了果实能够长得更大更甜,需要晒太阳,枇杷叶越大吸收阳光的面积就越广,枇杷也会更加好吃。至于掉下的枇杷叶会变成黄色,是因为树叶缺少水分,水分流失,树叶就会变成黄的,并且干枯易碎。
我们的收获
枇杷已经没有了,枇杷树下又恢复成以往安静的样子。但是经过了几周对枇杷的深入了解,孩子们更加乐于去观察身边的事物。榉柳枝枝弱,枇杷树树香。我们以幼儿园现有的资源——枇杷树为教育契机,挖掘适宜的课程内容。让幼儿“从生活中学习,在经验中学习”,通过亲身体验、讨论互动、记录观察,收获了别样精彩,这就是“生活即教育”的魅力所在。
枇杷树,明年我们再来看你。
撰稿人:李想
摄影人:李珺
审核人:杨欢
审稿人:杨欢、夏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