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灵动教研】“哇”时刻系列活动——当艺术撞上春天

春天,是一个美好的季节,是一场盛大的复苏,是生命的礼赞,它带着希望与生机,将世间万物从沉睡中唤醒 ,让整个世界焕发出无限活力。

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明确指出,4-5岁正是孩子们感知世界、探索自然的关键期。在孩子们的小小心灵里,渴望着理解和体验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,感受季节变换给动植物乃至人类生活带来的微妙影响。于是,这个阳光灿烂的季节,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正在悄悄拉开帷幕。

时间:2025年3月24日——2025年4月3日

对象:小禾,小盛,江南,小米

年龄:4——5岁

地点:美工区,户外菜地

背景: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,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在幼儿园、小区和公园里寻找春天。每天在户外活动时,他们都会被这些春天的变化所吸引。他们会指着草地上的小花朵兴奋地讨论,会追逐着空中飞舞的蝴蝶嬉笑玩耍。老师们捕捉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浓厚兴趣,决定以此为契机,引导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探索春天的奥秘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。

一天,班上有两个小朋友带来了两盆花卉盆栽,但它们来的时候还没有开花,孩子们对它们产生了兴趣。

1.jpg

2.jpg

小禾:“老师,这是什么花?”

老师:“这是谁带来的你知道吗?”

另一个小朋友说:“我知道,是小盛带的,上面有他的姓名贴。”

老师:“那你可以去问问小盛,他带的是什么花。”

一凡:“它什么时候才会开花?我给它浇了好多水,它应该不渴了吧?我每天也喝好多水,我比它们长得更高!”

阳阳:“快快长大,快快发芽

于是,我们和这两盆花的故事就此展开。

时刻一:

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有来得早的孩子发现花开了。

“老师你快来看,它们开花啦!”那天在美工区里,有孩子就尝试着把自己看到的花画了下来。

3.jpg

4.jpg

小盛“我早上一来就看见开花了!我还闻到了香味!”

江南“我画了漂亮的花,我家里也有,妈妈经常给它浇水,我也学着浇水和施肥!”

在这里我看到的学习:指南中指出:4-5岁的幼儿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,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,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。体验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。因此可以通过绘画记录的方式让幼儿记录春天,表达欣赏春天孩子们用不同的感官视觉、嗅觉去观察感兴趣的花,通过自由创作,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。

教师支持:

1. 利用晨谈分享时间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

2. 基于孩子萌发了对春天美的感受和向往,和孩子约定散步时一起逛逛幼儿园,看一看春天的幼儿园里还有什么花

3.在美工区投放放大镜大小不同的海绵印章、滚刷、喷壶等,供有需要的孩子选用。

5.jpg


时刻二:

和孩子们一起漫步在幼儿园,他们发现原来在春天里可以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,可以看到红的花,绿的草,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。

6.jpg

小盛:“原来这里还有一颗会开花的树,可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。”

7.jpg

小米:“我在小区里见过,这是樱花树。”

我说:“我们可以把这些春天好看的景色留下来。带到我们班上,老师可以拍照,把它打印出来,你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呢?”

江南:“我可以画画,我最喜欢画画了,我会画不同的花。”

那么孩子们在美工区里又会把自己看到的、听到的、闻到的春天,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呢?

8.jpg

小米我画的是漂亮的花,有黄色的,有粉红色的,我要送给妈妈。

9.jpg

江南:我和小禾一起画画,我画的是没有叶子的花,细细的身体。

10.jpg

小禾:“我用的吸管是花根,扭扭棒是小花朵。有的小花朵已经开花了,有的小花朵还没有开,有的花朵大大的,有的花朵小小的。

11.jpg

在这里我看到的学习:

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走进美工区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看到的、感受到的花的特征。有的孩子大胆用色,尝试着用各种绘画工具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;有的孩子开始“合作”一幅画,虽然这个所谓的“合作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;有的孩子不再拘泥于单一颜料的作品,用了很多的装饰性材料去填补颜色所表达不了的东西。在孩子艺术创作的过程中,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随意评价孩子作品的好坏,更不能去干扰孩子富有想象力的表达。而是应该作为孩子游戏的观察者、支持者、合作者,去给予孩子肯定,提高孩子创作的自信心。

教师支持:

1.捕捉孩子艺术创作中的精彩瞬间,及时进行游戏分享。

2.和孩子一起欣赏春天的名画,鼓励更多的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,用多种形式进行美工区的艺术创作。

3.提供多种材料如粘土、扭扭棒、彩色吸管等。

4.在读写区里投放有关春天的绘本如《小兔子找春天》,引发孩子们对春天有更多的感官认知。

12.jpg

13.jpg 

时刻三:

探索了班级的植物,我们又来到了户外探究区的菜地,孩子们发现菜地种了各种不同的蔬菜,我们班的种子只长出了一点点芽。

小赵:“我们班种的是什么呀,怎么还没长大呢?”

小盛:“我知道,这上面画着油麦菜。”

老师:“你们看这个小芽像什么菜呢?为什么它没有其他班长得那么快呢?”

于是带着疑问我们回到了班级,我们把菜地的小芽拍了下来,回家利用身边的资源查询了种子发芽和生长的条件。约好第二天一起分享自己查阅到的知识。

“种子需要水,要喝的饱饱的。”

江南“种子要有太阳,不然就会没营养。”

“但是妈妈说种子发芽以后不能一直晒,会蔫掉的。”

在这里我看到的学习:

在老师的带领下,孩子们通过共同讨论和查阅资料,开启了自主探究之旅。通过对种子种植相关问题的探究,孩子不仅了解了关于种子的知识,提升了观察、记录、分析和表达等能力。同时在整个活动中,他们养成了积极思考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,开始有了初步归纳总结的能力。

教师支持:

1.提前准备植物科普绘本、趣味动画,以故事形式向孩子们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、种植要点,比如种向日葵要保持充足光照。组织讨论,引导他们思考种植相关问题,激发好奇心。

14.jpg

15.jpg

16.jpg

2.种植时,教师示范正确的挖土、播种、浇水动作,让孩子掌握种植技能。孩子们遇到难题,如种子埋太深,教师及时提供建议,引导他们观察与探索。

鼓励孩子们用绘画、拍照记录植物生长,定期分享。带领孩子们开展小组讨论,引导分析植物生长的变化,如叶子发黄的原因,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中班孩子的探索欲望、好奇心在不断增长,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,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身边的环境资源,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,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,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。

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》中指出当幼儿在一个被尊重的环境中得到支持时,他们会更深入地构建新的想法。我们教师应在游戏中跟随孩子,及时地提供环境、材料支持,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,灵活地选择介入的方式,让他们有机会并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想法。

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,我愿意一直站在孩子们的身后,做孩子们“隐形”的引导者、支持者,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,鼓励他们在每一次的思维碰撞中大胆地表达,让每一个孩子的艺术思维都被看见。

 

撰稿:张玉烟

摄影者:张玉烟

审核:杨欢、夏远月、郭娟娟

图文制作:戴晶晶

发布:夏天